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山的比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70210 中国国家公园 发表于 2015-5-13 17:05:58 楼主

        <p></p> 二郎山——川藏线上起伏最大的山<br>二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川藏线上相对高度最大的山,以盘山公路曲折不平闻名。从成都出发去拉萨,无论走川藏南线还是北线,二郎山都是要最先经过的天险。就海拔而言,二郎山3437米的高度算不上很高,但从雅安到二郎山,相对高差接近3000米,给人的感觉仿佛比珠峰还要高耸、险峻。照片中的二郎山盘山公路,如同上帝故意设置的大起伏路障,镶嵌在翠山之中。摄影/李天社<p>在青藏线上,随便一个土包,也比泰山高,在川藏线上,许多山都比珠峰高。说青藏线上的土包比泰山高,是指海拔高度(从海平面算起的高度);说川藏线的许多山比珠峰高,是指相对高度,即从山脚到山顶的高度。这道出了青藏线和川藏线在地势上的不同之处。</p><p>我们知道中国的地势分三个台阶,青藏高原是最高的台阶,它的海拔高度平均在4500米左右。西宁本身就在青藏高原上,青藏线从西宁(海拔2230米)到拉萨是在第一台阶上行驶,但是川藏线的起点是成都(海拔512米),成都在四川盆地中,就海拔高度而言属第三台阶,因此川藏线是从第三台阶奔向第一台阶。完全可以想象这两条路地势变化是何等的不同。这也是青藏铁路选择沿着青藏公路修建的原因。</p><p>在川藏线上行驶,一会儿爬上山顶,一会儿下降到谷底,短时间内海拔的变化可达到2000至3000米。在山顶,俯视谷底:大河如线,人如蝼蚁;在谷中,抬头仰望:雪岭若浮,车似天降。在川藏线你会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山太高了。</p> 日月山——貌不出众的地理坐标<br>走青藏线从西宁出发,经过河湟谷地翻越的第一座山就是日月山。海拔3500多米的日月山相对川藏线上的二郎山,山势起伏不大,颇为平坦。日月山虽貌不出众,不具备雄伟险峻的高峰之神韵,却是一座在地理学上意义重大的山,其地理学意义有三个方面:它是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分界线、外流河湖区和内流河湖区的分界线、季风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摄影/马福江<p>青藏线就不同了。在青藏线上,除了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这些大山,在途经的大部分地区,你会感觉这里的山并不很高。我们放眼望去,扑入眼帘的是缓缓起伏的低山和丘陵,用当地的话来说,就是“远看像山,近看成川”。其实就海拔高度而言,这里随便一个小土包的海拔也比川藏线上的一些大山如二郎山、折多山、高尔寺山等要高。在这里,海拔高度已经不能描述这里的地形地貌的特征了。我们平时的高山、丘陵、台地、平原这些概念也遇到了麻烦,因为这些概念我们都是建立在海拔高度这个概念的基础上的。比如我们把海拔大于5000米的山,叫极高山,但青藏线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也就是可可西里一带我们看到的那些山包中许多海拔都高于5000米,将这些山包叫极高山显然不妥,因为它们不是人们心目中的极高山的样子;同样我们过去将高山定义为海拔3500—5000米,在这里大部分凸起的地形海拔都在这个范围内,但它们不是高山;如果按照海拔高度看,青藏高原上似乎没有中山、低山和丘陵,因为这几类地貌的海拔高度应在3500米以下,而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有4500米。可是这里的一些地貌景观正符合人们心目中的低山和丘陵的形象,我们怎样来称呼我们在青藏线上看到的那些低缓起伏的山脉和浑圆的山包呢?</p> 贡嘎山——比珠穆朗玛峰还高的山<br>行走在川藏线上,人们并不直接翻越贡嘎山,但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是7000米以上高峰中最接近东部的山峰,在川藏线的新都桥、高尔寺山、折多山等地都可以看见贡嘎山的身影,是川藏线上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景观。然而,想要充分领略其巍峨壮观的神韵,只能离开川藏线,否则,贡嘎之美总是藏身于云雾之中。作为四川省第一高峰,贡嘎山的相对高度十分巨大,从泸定到大渡河边的磨西镇,短短90公里的距离内,贡嘎山的相对高差竟然达到6000米,因此在视觉上,贡嘎山甚至比珠穆朗玛峰更加巍峨。摄影/林强<p>我看到地理学家李炳元先生在《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这本书中创造了几个名词——“高海拔的丘陵”和“小起伏的高山”来称呼在青藏线可可西里一带看到的那种缓缓起伏的山包和那些山脉。我觉得这样的称呼很贴切、很形象。是的,青藏高原上那些小山包,形态上与我国东部地区那些丘陵很像,但它是“高海拔的丘陵”,同样那些青藏高原上缓缓起伏的山脉,论海拔,它是高山,但它是“小起伏的高山”。青藏线上当然也有“极大起伏”、“大起伏”和“中起伏”的极高山和高山,譬如: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但这些不是青藏线上的主导地貌景观。</p><p>其实李先生是把地表的起伏程度(即相对高度)和海拔高度(即绝对高度)结合起来,对地貌类型进行了再分类。</p> 昆仑山东段最高峰,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青藏铁路在这里设有站点。摄影/李丹 大陆性冰川——昆仑山的白色披肩<br>在青藏线上,从格尔木沿着格尔木河切开的峡谷西行就会看见昆仑山脉。照片中阳光照射在昆仑山脉一座座山峰顶部的冰雪上,这些冰雪仿佛是昆仑山脉上波浪状的美丽披肩。站在昆仑山口,如果没有路牌,你很难感觉到这个地理位置的特殊。昆仑山主峰在海拔上虽属于极高山,但是它的山脚落在了青藏高原上,所以,从青藏高原上看到的昆仑山脉不过是条起伏平缓的山丘链而已。摄影/贺凤龙<p>李先生把地形的起伏程度分为这样几类:极大起伏(起伏高度大于2500米)、大起伏(起伏高度介于2500—1000米)、中起伏(起伏高度介于1000—500米)、小起伏(起伏高度在500米以下),再把这几类起伏的概念与原有的地貌类型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结合起来,如此组合就产生了这样的概念:“大起伏的中山、低山”和“小起伏的高山、极高山”;如果把海拔与丘陵、台地、平原结合起来,就会产生这样的概念:高海拔的丘陵、平原。这些组合产生的概念,对我们认识青藏线和川藏线沿线的地貌景观十分有用。用传统的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这样的一套地貌概念,我们就没有办法清晰地认识这两条路上的景色。</p> 雀儿山——川藏北线最高的山<br>雀儿山突兀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川藏北线最高的山峰,其主峰海拔6168米。雀儿山的藏语为“绒麦俄扎”,意即“山鹰飞不过的山峰”。雀儿山脚下的村庄安静祥和,似乎预示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拥有与世无争的心态。雀儿山连接着西藏昌都,是川藏公路北线的交通要塞。摄影/邓平模<p>可以说,青藏线上除了那几座大山,很多地区展现的是“高海拔的丘陵”和“高海拔的平原”,还有就是“低起伏的高山”的景观。起伏剧烈的高山、极高山的地貌景观集中展示在川藏线上。川藏线是“极大起伏的高山、极高山”,“大起伏的高山、极高山”,“中起伏的高山、极高山”,“大起伏的中山、低山”等的博物馆。比如:从雅安(海拔601米)到二郎山(最高峰海拔3437米),起伏接近3000米。接着又是一座高山——折多山(山口海拔约4270米),从康定县城(海拔2480米)到折多山口,海拔起伏约1800米。再向西走下去,起伏一个接着一个。还有一个极大起伏在通麦(2100米)到色季拉山(海拔4620米),起伏达2500米。但是再也没有起伏超过二郎山的了。所以从起伏即相对高度来看,二郎山可算是川藏线上最高的山了,虽然就海拔而言,它仅能算是一个中山。我们现在可以称之为“极大起伏的中山”。这条路上(川藏北线)的另一座高山——色季拉山则属于“极大起伏的高山”。</p> 各拉丹冬雪山——青藏线又一景观中心<br>威严肃穆的各拉丹冬雪山集聚了雪峰、冰川和冰塔林之美,是唐古拉山脉的最高峰。追根溯源,各拉丹冬雪山是长江的源头,其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被确认为沱沱河的最初源流。在青藏线上,无论青藏铁路还是青藏公路,唐古拉山脉都是必经之地。唐古拉山口的海拔为5231米,虽属于极高山,但相对高度较低,给人的感觉并不险峻。摄影/田捷砚<p>“大起伏的高山、极高山”有许多(指从成都到拉萨方向,方向不同,山的起伏程度不一样),如雀儿山、埃拉山、东久拉、米拉等,这里的雀儿山是一个海拔超过5000米的极高山,但它的起伏却不是极大的。</p><p>以上所述是指川藏公路经过的高山,如果离开公路,川藏线经过的区域有许多山的起伏比世界最高峰——珠峰的起伏程度要大,比如贡嘎山(从山脚下的磨西镇算起,到海拔7556米的主峰,起伏近6000米)、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从山脚海拔2000米的格嘎村算起,起伏达5700余米),川藏公路两旁起伏高度大于珠峰(海拔8844.43米,从北坡珠峰大本营海拔5400米算起,起伏3400多米)的还有一些。由此可见,川藏线沿线山峰的起伏之巨。 <br></p><p>为什么认识一个山,既要知道海拔高度,又要知道起伏程度呢?因为海拔高度可以告诉我们山上的植被情况,告诉我们是不是雪山,山顶有没有冰川、山顶的温度等等,但是仅仅知道海拔高度,并不能判断这座山是不是雄伟壮观、美感如何、险峻程度以及上山的路是否陡峻和危险,这些信息只有“起伏程度”能告诉我们。但是山是复杂的景观,仅仅知道这些还是不能了解山,比如起伏程度,从哪里算起。不同的测算起点,算出的起伏程度完全不同,而且不同的方向,起伏的程度也不一样,比如成都—拉萨和拉萨—成都,同一座山,起伏的程度就不一样了,比如折多山,从成都到拉萨经过此山,从康定算起,它的起伏程度约1700米,是大起伏的高山,但是反过来,从拉萨到成都过此山,从新都桥算起,它的起伏就不到1000米了,又成了一座“中起伏的高山”。我说一种极端情况,假如我们能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主脊线修一条路,可能起伏程度不是极大,我们不能因此说喜马拉雅山脉不是高山或极高山。因此“起伏程度”必须加注解(如起点和方向),才能帮助我们认识一座山。而在地理学的规则中,一般以起伏高度大的方向来定义山的类型。</p> 南迦巴瓦峰——世界第一大峡谷在它脚下<br>南迦巴瓦峰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第一名,虽然川藏线并不直接经过该山,但在川藏南线的色季拉山上可以眺望其藏在云中、时隐时现的身影。这张照片就是摄影师站在色季拉山上拍摄的。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相对高度可谓巨大,世界第一大峡谷围绕在它的脚下,形成极大的起伏,相对高差达6000多米。南迦巴瓦峰的植被垂直自然带类型丰富,差异明显,从谷底的热带植物、亚热带植物、到高海拔的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可谓是植被带的博物馆。南迦巴瓦峰附近还聚集着藏布巴东瀑布群等壮美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这里的人文景观同样十分丰富,是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民族文化大放异彩。摄影/田捷砚<p>川藏线上大起伏的高山和那些好像把地球掰开一样的一道道峡谷,不仅让我们认识了各种类型的山和峡谷,还让我们认识到了河流切割和溯源侵蚀的力量。川藏线穿越的那一道道峡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河流的切割和侵蚀造成的。</p><p>有一次,经过了一系列的盘旋上升,我们终于爬到了色季拉山的山口,站在这里,极目远眺:蓝天如靛,苍山似海,水走山奔,涌来眼底。这时我发现虽然我们从川藏线一路走来,时而深谷,时而高山,但此时看到的景象却是一道道大山的山脊竟然在一个平面上。可以想象,几百万年或千万年前,这一道道大山和一道道峡谷是不存在的,那时这里是一个海拔不高的准平原,眼前的山和谷是随着青藏高原上升而被河流切割出来的。这使我想到了青藏线所经过的平缓的高原面,那里之所以平缓,缺少高山和峡谷,是因为青藏高原边缘的那些河流,溯源侵蚀还没有到达那里,亿万年后,说不定可可西里也会成为横断山区。甚至川藏线上湖泊少,青藏线上湖泊多,也与河流的溯源侵蚀相关,这些流向大海的外流河侵蚀到哪里,哪里的湖泊就要消失。青藏线上尤其是可可西里地区那些美丽的湖泊之所以密集,是因为青藏高原边缘那些成放射状奔向大海的河流还没有侵蚀到那里,那里还是一块静谧的处女地,不仅人类活动的干扰很少,就是大自然本身也不愿改变那里。</p> 念青唐古拉山——藏民心目中的神山<br>当青藏线火车行驶于当雄县内,车窗外巍峨连绵的雪山就是念青唐古拉山,由四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山构成的主峰群仰首可望。“念青唐古拉”在藏语中意为“灵应草原神”,是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民心目中的神山。虔诚的信徒们不辞劳苦来这里进香,向神山顶礼膜拜。距神山如此之近的当雄人实在令人羡慕。摄影/贺凤龙<p>青藏线经过的是河流的源头地区,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的源头都在那里,但这些大江的源头,水量小,侵蚀力量微弱,这与川藏线全然两样。川藏线所经地区,正是河流的中上游,这里的水,如锯如锉,似刀似凿,况且大自然有无穷无尽之时间,因此河切下去了,山升上来了,峡谷削出来了。</p><p>一个是处处点缀着静若处子的湖泊,一个处处是轰轰烈烈的大河,这也是青藏线和川藏线的一个重要差异。</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