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台湾美丽多磨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78070 中国国家公园 发表于 2015-5-13 16:55:33 楼主

            由于海峡两岸50多年的隔绝,大陆百姓难得有机会一睹台湾自然之美。其实,台湾是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台湾之美,在于山,在于水,在于蓊郁的植被。因为山高(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计有62座),所以多雨;因为多雨,所以多绿色。因为美,又多磨难。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李渤生研究员是幸运的,他曾先后5次前往台湾进行研究考察,在这组图文中,既以难掩的激情盛赞台湾之美,又对开发台湾的过程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思考。 鲁阁春晖:<br>画家沈福馨,曾于1993年春赴台访问,在游览太鲁阁峡谷时,被峡谷的壮美所震撼!这长长的峡谷,集天地之大美,汇山川之灵性,养人文之精华,成天下之美景。这里山势、断崖、溪流都让人心旷神怡;这里的长春祠、宁安桥、燕子口、一线天、九曲洞、青蛙石、天祥等景观,让人体验着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交融。穿行其间的中横公路,把太鲁阁峡谷之美串为一体。正是这细小的路,衬托出山体的巨大,断崖的雄伟;而山体的巨大,断崖的雄伟,又反过来衬托出路的艰险和修路者的艰辛。作者以路为线,将太鲁阁的无限风光汇入他的《鲁阁幽谷山水长卷》中。全卷由十段组成,“鲁阁春晖”虽然只是其中的一段,但也不难感受到鲁阁幽谷大美之所在。<h3> </h3><h3>我从一个突出的岬角远望清水断崖,使我突然心中一震,仿佛找到了当年葡萄牙船员惊喊“福摩萨”(太美了)的那种感觉。台湾像深嵌在碧蓝大海中的一颗翡翠,楚楚含情,令人心醉</h3><p> 2000年春天,应台湾东华大学校长邀请,我第五次赴台访问。在台北,台湾“自然公园学会”理事长张隆盛先生热情地设酒宴款待。张理事长是台湾“自然公园”的创始人,很受人们尊重。席间他突然问我:“你知道‘福摩萨’这一词的来源吗?”幸好我平日对各处地名的由来颇为注意,便回答说:“在明万历初年(1573年),有葡萄牙船航行东海,途经台湾时,眺望山岳如画,树木青葱,便惊呼福摩萨!(意为美丽、太美之意)”张理事长听后十分欣喜,就又问:“你可知当时葡萄牙人在何处看到台湾而发此赞叹的?”我骤然语噎。张理事长并不在意我的回答,他只是听说我要去花莲,特地叮嘱我,一定要到“太鲁阁自然公园”的清水断崖一游,据考证,当年葡萄牙人就是在该处首次看到台湾岛的。</p> <p> 理事长的提示,为我这次讲学增加了一份兴趣,到了东华大学后,我便利用授课的间隙,去“太鲁阁自然公园”的南湖大山考察。我刻意希望台湾同仁带我经花莲—苏澳公路赴思源垭口登山。近几日连降暴雨,当日方晴,天气格外晴朗。汽车穿过繁华的花莲市区,驶过纤细秀长的立雾溪大桥,由参差错落的楼群与农舍组成的天际线立即融入到一抹湛蓝的海水中,随着汽车蜿蜒爬上横挂在清水山东坡笔陡峭壁上的悬崖公路,无边无垠的大海悄然向我们敞开胸怀,将那高山、绿树及公路都拥抱在她胸前;我们则像跃入辽阔的大洋,在蓝绸缎般的洋面上空滑翔。汽车驶上直立的陡壁,下面惊涛拍岸,雪浪激空。茫茫太平洋像一块嵌着银边的蓝宝石,金色的火花在多不可数的晶棱上闪耀。忽然汽车闪电般地穿过几个短小的山洞,洞内桔黄色的灯光在眼前还未消失,扑面涌来的大山又立即将一片新绿撒入我的眼帘。随着路边一块块急转弯警示牌的出现,汽车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我可以清楚地分辨出路边樟树、无柄小叶栲、厚壳桂等一株株高大的巨树。它们色调不一的半球状树冠,将清水山脉妆点成一幅奇特的浓淡参差的立体图案。在向东突起的山崖尽头闪出一处观景台,我急叫停车,便迫不急待地奔向路边迅速举起相机,近景、中景、远景;负片、反转片照了个痛快。当我刚想转身回车时,陪同我前往“太鲁阁自然公园”的解说员小罗指着东方海波深处动情地对我说:在400多年前葡萄牙人的船行至那里时发现宝岛台湾。层层叠起的清水群山和满山青翠欲滴的原始森林使他们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他们惊呼“福摩萨”的地方。我不禁再次转过头去,从突出的岬角远观清水断崖。只见巍峨险峻的清水山拔海而起,山后有山、山外叠山、峰上插峰、层层叠叠,高耸云端。山崖茂林密布,飞瀑悬垂;山脚,翠绿的树蕨郁郁葱葱如万朵绿莲盛开。此时我突然心中一震,似乎找到了当年葡萄牙人初见台湾惊喊“福摩萨”的那种感觉。她就像深嵌在碧蓝大海中的一颗翡翠,色彩华贵、天生丽质,楚楚含情、令人心醉。</p> 明万历元年(1573年),葡萄牙船队航至台湾东北海岸首次发现台湾岛,从船上远望海岛山岳如画,树木青葱,水手们惊呼“福摩萨”!音译美丽之意。经考证当年发现地,即为台东花莲清水断崖附近的山海景观。事隔400余年,此处秀美景致风采依旧。<h3> 台湾曾是一个多鹿的地方,荷兰侵占期间大量捕杀野生梅花鹿,出口鹿皮,据记载,仅1638年,就向日本出口鹿皮15万张。台湾又曾是珍贵树种密布之地,日本侵占期间,曾统计有百年古樟树180万株,还有台湾特有的红桧和扁柏,这些曾经遍布全岛的珍贵树木,遭到日本毁灭性掠夺。抗战结束时,这些树木已近绝迹</h3> 日本占据台湾期间,掠夺性开发台湾森林资源始自阿里山,在1912—1945年34年间,在阿里山砍伐森林9773公顷。以红桧、扁柏为主,间有台湾杉、铁杉和华山松。抗战胜利时阿里山的桧木林已砍伐殆尽。图中是被保留下来的一株被尊为神木的桧木,树高35米,直径4.66米,材积263立方米,树龄3000余年。<p> 其实,台湾的绿色山装,多已失去原始的风味。据台湾同行的介绍和有关资料的记载,早在宋代,福建大量的移民到台后,平地各番因不堪生存竞争逐渐向内山转移,过其原始狩猎生活。今日台湾许多山地为大片的玉山箭竹所占据,即是他们火猎的遗迹。在荷据时期以及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因海上贸易活跃,台湾大量向日本和菲律宾等地出口鹿皮和砂糖,仅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就向日本出口鹿皮15万张之多,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出口鹿皮达12万张。如此大量的捕杀野生台湾梅花鹿,以至造成该亚种于1969年绝灭,仅余数十只在动物园内豢养。台湾地名含“鹿”者多达50余处,而今已无一处有鹿。</p> 日本人为抢运木材,仅在阿里山的嘉义县修筑森林铁路就达67.6公里,1912年动工,1913年全线(72公里)通车。为减少造价,桥梁、路基均用优等原木建成。由于采用皆伐作业,珍贵的桧木一扫而光,总共砍伐立木3469.930立方米。本图是火车正在穿过第114座桥梁(1927年摄)。<p> 在清代初期,曾采取禁渡与封山政策,对台湾生态的恢复起到一定作用。但后期逐步开禁,及伐樟熬脑业的兴起,给台湾珍贵的樟树带来灭顶之灾。当时在台湾山地生长的大片原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百年古樟比比皆是。由于世界市场需求走旺,一些人开始从事樟脑业。早期樟脑主要供防腐与药用,几乎全部销往欧美,少部分供印度宗教仪式之用。在同治九年(1870年)樟脑出口总量达224万磅。随后樟脑发现新用途,可制无烟火药、赛璐璐和烟火,使樟脑出口大增。在1886—1895的10年间,自淡水与高雄二港输出樟脑由每年1774万磅上升到每年6935万磅。然而樟树的噩运远不止于此,日本侵占台湾后1918年台湾总督府对全台樟树逐棵清查,历时6年,于1924年完成,全台总计有樟树180万株,可制樟脑1亿零500万斤。此次调查奠定了台湾为全球最大樟脑出口地的声誉,但也伏下了世界樟树王国绝灭的悲剧。而今台湾的天然樟树林早已灭绝,徒留一株位于南投县神木村的“巨天霸”供后人凭吊。</p> 近20个小孩才能合抱的阿里山神木。<p> 在日本占领台湾期间,台湾最珍贵的特有树种桧木——红桧与扁柏亦受到掠夺性的砍伐。这两种树不仅树木通直,材质较适中,光泽高雅,且可分泌精油,抑菌抗腐,为日本人所爱。日本东京的明治神宫、京都的平安神宫、东大寺的大佛殿等其木料均来自台湾的桧木。仅1929—1938的10年间,日本就从台湾掠走扁柏227255立方米,红桧6年中计32731立方米,1934年一年就达25380立方米。台湾的桧木仅发育在海拔1500—2500米之间的云雾带,生长十分缓慢,红桧长成50厘米直径的大树需120—130年,而扁柏则需350—400年。自1910年至抗战结束,台湾主要桧木产地的阿里山、太平山和八仙山均遭到毁灭性的砍伐。1997年我到桧木故乡阿里山考察时,自慈云寺上行,在一片阴森肃穆的林间广场发现一座青苔斑驳的古老石塔,这就是百万桧木的集体墓地“树灵塔”,此塔是日本据台时因砍伐千百年巨桧甚多,人员伤亡较大,疑为桧木神灵所为,故建塔为树木亡魂超渡。</p>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对台湾的森林资源进行了详细勘查,制定了伐木计划。动员日本的大批人力前来伐木,图中显示日本人正在砍伐生长千年的巨树(该图为1927年摄)。<h3> 国民党曾大量砍伐台湾林木,外销日本,山地生态遭受又一次危机。在惨痛的教训面前,台湾人终于认识到森林的生态价值,1972年,在全岛已建起5个国际水准的大型“自然公园”,如今,台湾岛的自然生态逐步得到恢复</h3><p> 在国民党退据台湾后,早期急于开发宝岛资源、扭转经济困难局面,所以在宝岛的森林经营上采取了“多伐木,多造林,多缴库”的林政方针,台湾山地生态环境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其中特别是对经济价值较高的桧木林,台湾当局在日据时期开辟的林场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砍伐规模,使20世纪宝岛桧木砍伐量达1282万立方米,约可装满224万多个12米长的集装箱。其中20%的材质(树龄数百至上千年的天然桧木)外销至日本。尽管当时台湾当局获得了相当的收益,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但却造成世界珍稀桧木林大部被砍伐殆尽,现仅余一小片残存在台湾秀姑幽山地域。</p><p> 台湾由于山地高耸(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占宝岛面积31.5%,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计有62座,其中22座超过海拔3500米),降水丰富(一般年均降水1500毫米,中央山地在4000毫米以上,最大降水量为8093毫米),但季节性强(80—90%分布在雨季),且多地震,所以其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山地森林植被遭到破坏,雨季洪水肆虐,泥石流、山崩频发,而旱季则众河断流,造成严重水荒。</p><p> 无数惨痛历史教训使台湾人民对于山地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民众的自然保护意识十分强烈。台湾当局也改变了过去的林政方针,认为“林业以国土保安之长远利益为目标,不宜以开发森林为财源”。并于1983年发表公告,在全省划定22个集水区,设立了7个水文试验区以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1990年台湾全面禁止天然林采伐,使台湾的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了严格的保护。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台湾当局认真总结世界自然保护的经验于1972年制定并颁布了“自然公园法”。1980年作为全省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开始了“自然公园”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在短短几年内就建起5座(阳明山、太鲁阁、雪霸、玉山、垦丁)具国际水准、设施齐全的大型“自然公园”,其总面积已达台湾陆地面积的9.0%。除此之外,还建立了自然保留地、野生动物保护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地、公有林自然保护区和风景特定区等各种类型的保护区,总面积达993744公顷,约占全岛陆地面积的27%。</p><p> 这些保护区特别是“自然公园”的建立及有效管理使宝岛美丽的山、川、湖、海,各种生灵都得到了严格的保护,过去受到人类活动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也逐步得到了恢复。现在这些保护区像一块块珍稀的美玉,给宝岛台湾增添了无比的光彩。</p><h3> 垦丁自然公园是台湾首建的第一座,也是唯一拥有海域的“自然公园”。这里,地处热带,又是黑潮流经之地,温度适宜,水质清澈,极适珊瑚礁的形成和发育。在这里浮潜可观赏到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体验人融入大自然的感觉</h3> 台湾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绿岛和垦丁的南湾是生态观光的最佳地。丰富的无脊椎动物组成了美丽的海底景观(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供)。<p> “垦丁自然公园”位于宝岛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三面环海,是台湾唯一拥有海域的“自然公园”。该公园于1982年完成规划,1984年建成。是台湾第一座“自然公园”。</p><p> 1999年初夏,我因参加第四次海峡两岸自然保育研讨会再次来到垦丁,张隆盛理事长得知大陆代表多数生活在见不到大海的省区,所以特为大家安排在垦丁浮潜,进行水下珊瑚礁的观赏考察。</p><p> 下午时分,我们来到了南湾,这里因其海水湛蓝又名蓝湾。此地有近600米的沙滩,沙质柔软净洁,为良好的海滨浴场。沙滩东侧是海水侵蚀形成的珊瑚礁裙岸,退潮后的礁岩上附着的翠绿色海藻,像刚刚铺就的绿色草坪,这里就是我们浮潜的下水处。</p> 美丽的软柳珊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供)。<p> 恒春半岛地处热带,加之黑潮洋流流经于此,海域年平均水温在23—30℃之间,温度适宜,且无大型溪流沉积物排放,水质清澈,极适于珊瑚礁的形成与发育。其海底不仅珊瑚种类繁多,衍生于其中的其他无脊椎动物、藻类、鱼类……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天阳光明媚,风平浪静,我们换好潜水服,载上潜水面具及脚蹼,迫不急待地扑向大海的怀抱,蓝蓝的海水在阳光照射下像玻璃一样透明,浮潜下去,那种人与大海融合的感受,令人难忘。</p><p> 在人们的印象中,珊瑚洁白或鲜红,配之奇特的外形显得十分美丽,但因坚硬如石,常给人以毫无生气之感。然而,随着海岸的渐渐远去,潜水镜下的珊瑚奇迹般地活了起来,首先是它们魔术般地变幻出蓝、绿、黄、红、粉等不同的色彩。仔细看,各型珊瑚枝的顶端都张着一个小口,其外围长有许多触手,并不断地一张一缩。这是最主要的造礁珊瑚——石珊瑚,它属于腔肠动物,一般与单细胞的双鞭毛藻共生,由于共生藻含有多种色素,所以珊瑚也就染上各种艳丽的色彩。再往前游,珊瑚礁盘上出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肉质团块,如同许多巨大的海葵附于其上,仔细一看,它们与树枝状的硬骨架连为一体,这就是美丽而活泼的软珊瑚,其珊瑚虫体以无数钙质骨针为支撑,肉质部分可以伸出与缩入,在海水的推动下像美丽的花朵在水中摇曳。而最美丽的珊瑚还属柳珊瑚或称角珊瑚,它们形成众多的分枝而呈现出扇形、枝形和鞭形,并与海流方向垂直,以获取海流带来的丰富美食。</p> 海藻为生长在海中的大型藻类,既是海洋动物的食物,又是它们栖息和产卵、避难之所。你看这美丽的海葵鱼多么自在(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供)。<p> 海下珊瑚礁可以说是一座美丽多彩的舞台,真正精彩的是穿梭其中展示独特技艺的各种生命。在淡蓝的海底,常可看到被陈设在餐盘中的海参静静伏于礁间砂地上,任你把它捧起。而在盘中呈红色的虾蟹,在这里却如此的活跃,它们昂首翘足,在珊瑚中漫步,俨然主人的气派。而最活跃的是那体态万千、鲜艳夺目的珊瑚礁鱼类,它们时而在礁间巡游,时而在软珊瑚或海葵丛中小憩。其中最美丽与调皮的是蝶鱼科的胡麻蝶鱼、金色蝶鱼、霓雀鱼、一点蝶鱼、长吻蝶鱼和雀鲷科的角蝶鱼、白吻立旗鲷、斑纹狐鲷和麻六雀鲷等。它们体态扁平,苗条秀雅,多身着黄白、黄黑、白,黄、蓝,黄蓝等大块色斑拼起的美丽时装。再配上其楚楚动人的小嘴和如飘带般的背鳍,真叫人喜爱。它们特别喜欢成群结队地与你同游,但当你欲伸手抚摸它们时,这些鱼几却顽皮地闪到你的身后。那种感觉,那种滋味,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p><p> 当我返回时,游到南湾西部海湾,随着临近海岸,石珊瑚逐渐失去了美丽的色彩,变得白惨惨的,这是珊瑚礁消亡最危险的症状。这说明海水环境的变化,使珊瑚虫失去了其共生藻类而出现的白化现象。台湾同仁说,在“垦丁自然公园”建立之前,台湾电力公司在此建立了第三核电站,其冷却用水直排南湾,因而造成南湾海水温度上升,至使珊瑚礁白化。好在这已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降低废水排放的温度,以便这片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青春永驻。</p><h3> 台湾没有一座自然公园建有大门和修有围墙,公园与周围的环境无任何隔离,以至我每次访问时,既不知何时进了公园,也不知何时走出公园。但公园的服务都是一流的。它像是大学设在大自然的野外课堂</h3><p> 每次访台,主要时间几乎都在台湾的“自然公园”中度过。如果让我谈对台湾“自然公园”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没有大门与围墙的野外大学”。何得此说?虽然每座台湾“自然公园”基本建设投资都合数十亿人民币,每年运行经费也在二亿人民币以上,但台湾没有一座“自然公园”建有公园大门,也没有一座“自然公园”修有半堵围墙。公园与毗邻的山地、河流、海水、城镇、道路无任何隔离,而是有机地连为一体。以至我每次赴各“自然公园”访问时,既不知何时何地进入了公园,也不知何时何地走出了公园,我只要见到路边出现了解说标牌、停车场、厕所以及相关的警示牌时我就会想到,这大概已进入了“自然公园”或保护区的地界了。</p> 横贯太鲁阁自然公园的中横公路是台湾公园中著名的现代人文景观。由退伍老兵一锤一凿开成,历时3年零10个月。图为开凿在立雾溪两岸绝壁上的九曲洞段的中横公路。<p> 尽管没有大门与围墙标示,游客到达“自然公园”后首先要去的便是各公园的游客中心。游客在这里所得到的不仅仅是一般的餐饮、休憩、购物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得到许多对公园景物的深入讲解。在“太鲁阁自然公园”的游客中心就设有4个现代化的多媒体展示厅,用中英文分别为中外游客提供服务。由12个幻灯机并联及电脑程控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太鲁阁公园的春、夏、秋、冬的景色,鸟、兽、虫、鱼以至毫无生命的石头,用生动鲜活的画面,美丽动人的音乐与语言展示给游客,让游客在知识与艺术的海洋中漫游。每次我来这里都从新制作的多媒体节目中得到艺术的享受与知识的启迪,其画面的震撼力至今仍令人难以忘却。</p> 培养民众的生态环境意识是台湾自然公园的重要任务,野外解说是该项教育的最生动形式。图为公园解说员在自导式解说步道为青少年做植物景观解说。<p> 除了多媒体展示外,游客中心还设有一般的展示厅,通过图片、标本、实物、模型等各种形式生动地展示“自然公园”的有关内容。其许多内容都是专门请科学家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后用普及的语言讲给观众的。例如太鲁阁自然公园大理岩峡谷的形成、台湾猕猴、华南鼯鼠、鸟头翁、毛蟹、大和米虾等动物的生态习性,高山植物、蕨类植物、兰科植物以及密源,观赏植物的种类与分布,泰雅人的文化与习俗等等,内容极其丰富。当然最能体现其管理服务水平的当属公园的导览解说服务。“太鲁阁自然公园”的解说员游登良先生系留学美国的博士,他不仅可用英语流利地为国外游客解说,而且还撰写有专著。每次来太鲁阁与其说是听他讲解服务,倒不如说是与其切磋研究。“太鲁阁自然公园”的职员文化程度为博、硕士7人、大学本科18人,大学专科25人,高中生只有1人,不难看出这里员工的素质。</p> 太鲁阁自然公园游客中心展厅有关当地原住民——泰雅人民俗展。<p> 我对台湾“自然公园”最深的印象是;它完全像大学设在大自然的野外课堂,为民众在优美的大自然中提供了一处生动、诱人的教育场所。使游人之身心受到锻炼,性情得以陶冶,并获得许多有益的知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p><h3>在台湾不论是最高峰玉山还是其他著名山峰均不设登山缆车,一是为了保护自然景观免遭建筑设施的破坏,二是台湾民众素有登山健身的传统</h3><p> 台湾已建5个“大型自然公园”,其中4个都建在与宝岛命运攸关的山地上,而玉山、太鲁阁和雪霸3个自然公园则几乎涵盖了台湾所有的高峰。或许是由于樟树与桧木的英勇牺牲,使台湾山地的大部分常绿阔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得到了很好保护,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台湾山地森林保护的激情。</p><p> 2000年4月我应邀参加台湾“自然公园”系统管理者对雪霸自然公园新辟观雾游憩区建设规划的考察。车队从竹东出发经广阔的台西北冲积平原到鹿场大山山麓,并由此进入大鹿山林道。当车队开到马达拉溪前时便停了下来,这里就是去大霸尖山的登山口。大家纷纷下车,收拾行装准备登山。</p> 雪霸自然公园保存了大片珍贵的亚热带常绿阔叶原始林。<p> 与大陆不同的是台湾“大型自然公园”尽管为台湾许多高峰之所在,且游客如云,但不论是最高峰──玉山或其他著名山峰(三尖、五岳)均未设登山缆车。据云,此举一是为保护自然景观免遭人为建筑设施之破坏,二是台湾民众素有登山健身之习惯,男女老幼均视登山为重要健体活动。对我而言,尽管已年过五十,但以踏遍青藏高原的脚力总不应输于长我的台湾同仁吧。</p><p> 海拔1750米的登山口是过去林场伐区的东端。很幸运,由此以东的林地尚未经刀斧之劫。所以,我们一过马达拉溪吊桥便进入了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在2000米以下的山地,发育着茂密的常绿阔叶林,巨大的森氏栎、大叶石栎、长尾栲、木荷等墨绿色半球形树冠交迭如盖,将林地的上层空间密密地遮掩起来。林间偶有几颗台湾黄杉、幽大杉将其尖塔般的树冠挺立于其林冠之上,如同一个个孤傲的斗士,俯瞰群雄。林下二层乔木,舒展着枝叶,将从上层林冠间隙洒下的缕缕阳光接住,在安谧无风的环境下,尽情享受着生活。台湾红榨槭五裂浅短的小叶,配以鲜红的叶柄楚楚动人。而到秋天,槭树又像在林中烧出的火焰,在万绿丛中映出片片红斑。高山新木姜子的绿色是永恒的,它亮绿的叶片散发出阵阵清香,使林内空气格处清新。</p><p> 台湾的常绿阔叶林内因雨水丰沛充满了雨林的情调,树干支桠上长满了鸟巢蕨,其叶簇生,中央深陷如一巨大的花朵,所以被当地人称为山苏花,当地人用其嫩叶做菜,味道极好。林下地表则为翠绿欲滴的楼梯草、凤仙花所覆盖。一脚下去,一汪清水,就像在鞋底抹了一层油,一步一滑。</p><p> 一丛丛美丽的山花在眼前闪现,走近看,竟然是杜鹃花。其花枝高逾2米,粉红色的花蕾缀满枝头,但大都斜歪着头并微微垂下,恹恹地似病非病,不时散发出阵阵脂粉的清香,难怪当地人给它取了“西施花”的芳名。到此已海拔2100米,从林丛间远望,可见一株株高大通直、枝叶复苏的巨树,这就是著名的红桧,旁边还有几棵与之十分相似的巨树,这是它的“同胞”扁柏和墨绿色的铁杉。这里已到云雾带,是红桧与扁柏的主要生长地——针阔混交林带,或许因为在这里它们长得较为稀疏的缘故,才使此片原始林完好保留下来。</p><p> 正当我们走得气喘嘘嘘,大汗淋沥时,几位雪坝公园管理人员早已到达营地——2700米的九九山庄,并返回来接大家。九九山庄是台湾“自然公园”为登山者建造的免费服务设施之一。登山路径上每半天路程处几乎均建有登山小屋,当地人称之为山庄,一般为木制,屋内两排上下两层大通铺,可同时安排100-200人住宿,营地还设有盥洗、饭炊及厕所设施。小型太阳能电站,可为山屋提供夜间照明,晚上高高挂起的红灯还会为登山者指示方向。在九九山庄,小木屋还备有厚厚的御寒被。当夜,大通铺上充满欢声笑语。</p> 盛开在大霸尖山林线以上的玉山杜鹃。<p> 清晨起来,我们爬上雪山的山地棱脊线,向大坝尖峰攀登,直到下午2点10分,才到达大坝尖山峰下。这座被称为“世纪奇峰”的台湾“三尖”之一,是由石英含量很高的坚硬的第三纪变质砂岩或称“四棱砂岩”组成,由于它抗侵蚀、耐风化,为此形成了海拔3492米、立于险陡棱脊线上的相对高差近200米的方锥型岩石凸起。由大坝尖山向北沿山脊可至台湾第二高峰——雪山,这条山脊线地形起伏剧烈,落差极大,断崖绝壁比比皆是,故被台湾登山者尊为圣棱线,山脊之上有10多座台湾百岳之峰。大家站在大坝尖山脚下,身边处处长满盘扎曲卧的玉山园柏,其间绽开着粉红的玉山杜鹃,向西俯瞰是无边无际碧浪翻滚的冷杉林。东面遥望可见“太鲁阁自然公园”北部巍峨耸立着南湖大山,而在东南天边极目之处,隐现着一处黑黑的山影,那就是宝岛的最高峰玉山(3952米)了。它所在的“玉山自然公园”是台湾第二个建立的也是台湾海拔最高的“自然公园”。此时山下云雾已涌起,大家聚在杜鹃丛中以大坝尖山为背景摄影留念。</p><p> 此刻我心情难以名状地激动,因为我在这次考察中得知我的台湾同仁们为了更好地保护美丽的宝岛,正计划将这三大“自然公园”连为一体,将台湾众水之源,万灵居所的中央山脉完整地保护起来。山钟水聚,育化万物,位于宝岛脊柱——中央山脉的这三座“自然公园”是宝岛永世长存的命脉之所在。我心中默默地祝福我的台湾同仁,愿他们在新的世纪能心想事成。</p><h2>台湾省地理之最</h2><p>撰文/毕福臣</p><p>全省的最西端。位于澎湖列岛望安乡花屿岛,东经119°18′03″、北纬23°24′。花屿面积为1.4729平方公里,有人居住。</p><p>全省的最东端。位于宜兰县所属的赤尾屿,东经124°34′09″、北纬25°54′。赤尾屿又名赤尾礁,面积0.0414平方公里。</p><p>全省的最南端。位于屏东县恒春镇南海中的七星岩,东经120°49′、北纬21°45′。七星岩又名七星石,面积0.0185平方公里。</p><p>全省的最北端。位于宜兰县所属的黄尾屿,东经123°41′、北纬25°56′21″。黄尾屿又名黄尾礁,面积0.8741平方公里。</p><p>台湾本岛,是本省第一大岛。面积为35789.3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9.41%,南北长394公里,东西最大宽度为144公里,酷似纺锤形,也是我国最大的岛屿。</p><p>台湾本岛最大的附属岛屿——兰屿。是台湾本岛周围23个附属岛屿中面积最大者,45.73平方公里,位于台东县南部太平洋中,为海底火山爆发隆起而成的火山岛。原名红头屿,因岛上盛产兰花,改称兰屿,是台湾高山族中雅美人唯一的聚居区,现为台东县兰屿乡,人口约2500人。兰屿以美丽风光和特殊的民族风情,一直是台湾离岛中的观光旅游热点之一。</p><p>岛上最长的山脉——中央山脉。北起宜兰县的苏澳,南抵台湾岛最南端的鹅銮鼻,纵贯台湾本岛南北,全长330公里,东西宽约80公里,其中高峰连绵,其高度均在海拔3200米以上,中央山脉有“台湾屋脊”之称。</p><p>岛上的最高峰——玉山主峰。位于中央山脉西侧,南投、嘉义、高雄三县交界处,海拔3952米,周围群峰环拱,冬季积雪,远望晶莹似玉,雄伟瑰丽,气象万千,不仅为台湾第一高峰,也是我国东部地区和北起日本、南迄菲律宾的西太平洋地区中的最高峰。“玉山积雪”是台湾著名的八景之一。</p><p>岛上最长的峡谷——台东纵谷。北起花莲县的吉安乡,南至台东县的卑南乡,全长约150公里,东西平均宽度不超过5公里,西侧是中央山脉,东侧是海岸山脉,两侧地势陡峭,海拔2000余米的山峰连绵不断,形成一狭长走廊。</p><p>岛上最大的丘陵区——基隆竹南丘陵。北起基隆市附近的海岸,西南抵达台中县丰原市一带,包括台北市、基隆市、新竹市和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台中等县,面积约3740余平方公里,约占上述市、县面积总和的42%,平均高度在海拔100—500米,是岛上煤炭、石油天然气主要蕴藏区和茶叶、柑桔的主产区。</p><p>岛上最大的平原——嘉南平原。位于台湾岛中西部,北起彰化县,南至高雄县,南北长约180公里,东西最大宽度为43公里,面积约4550平方公里。它是大肚溪、浊水溪、北港溪、朴子溪、八掌溪、曾文溪等河流自上游夹带大量泥沙冲击而成的。地势平坦,平均海拔在100米以下,世称台南平原,是全省最重要的农业区,也是岛上开发最早的地方。</p><p>岛上最大的盆地——台中盆地。位于台湾岛的中西部,四周由丰原丘陵和八卦台地及大肚台地所环绕,面积为370平方公里,是台湾岛中部重要的农业区,盛产水稻、甘薯、小麦、玉米等,也是中部人口最集中的地区。</p><p>岛上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发源于中央山脉合欢山南麓,向西南穿越玉山山脉和阿里山脉,汇合万大溪、十社溪、丹大溪和郡大溪、陈有兰溪等诸溪,在彰化县二水乡出山向西,流经嘉南平原,于彰化、云林两县交界处注入台湾海峡,全长186.4公里,流域面积达3114平方公里。自源头下流约70公里,河床即下降2400米,因挟带大量泥沙,河水长年混浊,呈灰黑色,故得名浊水溪。</p><p>岛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曾文溪。全长138公里,因单位面积年输沙量高达2.3万吨,居台湾各河流之冠,因此,入海口平均每年向西延伸约35米。</p><p>岛上水力蕴藏量最大的河流——大甲溪。全长140公里,虽是台湾第四大河,但水力蕴藏丰富,约148万千瓦,占全省水力蕴藏量的28.7%,居各河流的首位。目前,在其中上游已建成德基、青山、谷关、天轮、马鞍、马茂、新天轮等7座水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117.2万千瓦,约占全省水力装机总容量的45.8%,是水力开发最充分的河流。</p><p>岛上最大的湖泊——日月潭。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由玉山和阿里山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潭中有一小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同日轮,南半湖状似上弦之月,故名日月潭。环湖皆山,重峦叠峰,郁郁苍苍,湖面辽阔,水平如镜,潭水湛蓝,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不相同,“双潭秋月”,为台湾八景之一,是台湾最著名的风景区。</p><p>岛上最大的高山湖泊——翠峰湖。位于宜兰县太平山森林游乐区太平山与大元山之间,海拔1920米,水域面积约20公顷,为台湾最大的高山湖泊。湖状似葫芦,两潭相连,湖边是短草绿地,春夏两季野花盛开,秋冬两季候岛成群,湖水清澈剔透,烟波缥渺,恍如仙境,一尘不染。</p><p>岛上最大的帘式瀑布——十分瀑布。位于台北县平溪乡十分寮与大华之间,基隆河的支流东势格溪流经这里,因河床形成一连串升降而出现许多瀑布,其中十分寮瀑布宽约30米、高约15米,水流飞泻,形成帘幕,十分壮观,为全省最宽的瀑布,被称为台湾的“黄果树”,足见其声势浩大、气势雄伟。19.降雨最多的地方——火烧寮。位于台北县平溪乡,雪山山脉的北麓。有记录以来,平均年降水量高达6569毫米,是全省平均年降水量的2.6倍,居全省之冠。1912年曾达到8409毫米,为最高纪录,因此被称为是台湾省的“雨极”。</p><p>降雨日最多的城市——基隆市。由于全市位于山城海角,受地形和季风影响全年多雨,年降水量平均为3664.8毫米,降水日数高达214天,居全省各城市之首。尤其是每年9月至翌年3月,降水日高度集中,曾有连雨日达55天之久的纪录,因此,基隆市有“雨港”之称。</p><p>降雨最少的地方——澎湖列岛。四面环海,全年多风,而地势低矮,使得无论是东北季风或西南、东南季风携带的水汽都很难在这里形成降雨,平均年降水量仅约954.5毫米,不及全省平均年降水量的38%,且降雨量分布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0%,连续干旱长达180天左右。</p><p>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恒春。年平均气温为25℃,比全省平地年平均气温高1.4℃。最热的7月份平均温度为28.3℃,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20.3℃,月平均最大温差仅8℃,全年长夏无冬。</p><p>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玉山。台湾气温南北日温差夏季仅1—2℃,冬季也不超过5—6℃,最高峰玉山山顶的年平均气温仅有3.8℃,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1.5℃,常被冰雪覆盖。气温最高的7月份也仅有7.6℃,无霜期只有2个月时间,是全省最冷的地方。</p><p>最重要的煤炭蕴藏区——北部煤田。主要分布在中央山脉以西,苗栗以北,从基隆、台北、桃园、新竹到苗栗县,以烟煤为主,煤层薄,埋藏较深,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较大。总蕴藏量约2亿余吨,自清同治九年(1871年)准许开采以来,经过100多年的挖掘,煤炭产量越来越少,1999年仅生产9.1万吨。</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