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评论 0 收藏 0 分享 此文

新疆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美丽的和布克赛尔

2020-3-20 22:15| 发布者: 中国国家公园网| 查看: 2398| 评论: 0 |原作者: 董玲

放大 缩小



春暖花开之际,邀您来和布克赛尔,做一回牧马人,在生长着古老江格尔文化的大草原上,策马飞驰、放松身心、尽情歌唱。

 

新疆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

——美丽的和布克赛尔

 

/  董玲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属于新疆伊犁州管辖的塔城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地处塔城、克拉玛依、阿勒泰三地区中心,北与阿勒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南部与玛纳斯县、沙湾县接壤,西南部以乌尔禾为界与克拉玛依市相连,西与额敏县、托里县以白杨河为界,东邻阿勒泰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因和布克河、赛尔山(萨吾尔山)而得名。和布克系蒙语,其为梅花鹿赛尔系马背的意思,山形似马背。

美丽丰饶的和布克赛尔,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溪流像乳汁般甘洌、雪峰像钻石般璀璨、绿草像毡毯般柔软。

这里有风光旖旎,百花争艳的140多万公顷天然草场,肥壮的牛羊似珍珠一样撒满了田野和山岗;

这里有资源丰富的土地和宝藏,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秀丽迷人的山川景色,令人无限神往;

这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醇香的奶茶、悠扬的马头琴、天籁般的呼麦,汇聚成如诗如画的田园交响;

这里有无数神秘而动人的历史故事,岩画、古城遗址、草原石人、喇嘛庙、扎萨克印、王爷府旧址诉说着昨日的荣耀与风霜;

最最可贵的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伟大的草原英雄江格尔,使得英雄史诗《江格尔》的豪迈故事,在这里世世代代颂扬和传唱……

这块天赐之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历史是那么神秘和迷人,请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冬日里的和布克赛尔,去探寻她的美丽与荣光。

 

哈尔尕图森林公园

哈尔尕图(松树沟)位于和布克赛尔县东北赛尔山阳面,距离县城东北25公里。当地居民称呼它为松树沟。美丽的达木恰草坪、雪山、白云、蓝天四大景观使之赢得了人间风景胜地的美誉。

这里雨量充沛,空气清冽,森林面积12.41万亩。在新疆,当戈壁绿洲骄阳似火、燥热灸人时,这里却凉风习习,春光融融。百鸟在森林里啼鸣,彩蝶在草坪上起舞,羊群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更有毡房点点、炊烟缕缕,映衬着蓝天与银装素裹的山峰。

山上的松林挺拔茂密,郁郁葱葱,奇峰峻岭、奇石怪岩巧夺天工。一条长约50米的瀑布,挂在松树沟西部的双驼岭上,飞流直下,宛若银河落入山涧之中。清凉、洁净的瀑布水,溅落凹潭,又向山坳深处奔去。清澈的水流一路冲刷着色彩斑斓的沉积石,呈现出如梦如幻的光影效果,真的是宛若仙境。

当地居民常常在这里举办《江格尔》演唱、阿肯弹唱和摔跤等民间娱乐活动。深深的呼吸着这纯净的新鲜空气,置身于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大自然,舒展舒展筋骨,骑上骏马在草原上游荡吧,你会感到真正的心旷神怡,自由自在。

 

蒙古王爷府

这里曾经居住过三代蒙古亲王。据考证,它是和布克赛尔七世亲王鄂罗木扎甫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以3000只羊的代价,从苏联聘请了俄罗斯族、塔塔尔族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修建而成的。王爷府主体建筑的正门并不是朝着正街的方向,而是朝着东南方的,这是因为东南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东南方在蒙古族的传统方位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草原民族的先祖们崇拜太阳观念在建筑上的一个典型痕迹。这种观念非常巧妙地体现在这座斯拉夫建筑风格的王府建筑上,可以说,蒙王府是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完美融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敖包特庙

它是和布克赛尔最大的喇嘛庙,又名“阿勒布屯都布楞”,蒙古语,“坚固、昌盛”的意思。正和它的名字一样,虽然经历了370多年的风风雨雨,几度被毁,几度重建,敖包特庙依然矗立在我们的视野里,显得更加庄严肃穆。这座庙始建于明崇祯三十年(1640),最初设于大型的蒙古包内,因庙后山包上有一座敖包而得名。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第三次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朝廷理藩院赐匾“普恩寺”。第四次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为十二世夏利宛活佛主持兴建,是历代夏律宛呼图克图活佛居住之处。每逢法会日,喇嘛们身着贵重的绸缎及独特的头冠,身坐“加布次”禅座上,手持丈余长的铜管喇叭,雄浑昂扬的念径声飘绕四野,成为这里独特的人文景观。

庙门前的八座宝塔,是仿照黄教祖庭——青海塔尔寺的八座如意圣塔而建立起来的。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

 

世界和平千佛大塔

座落于和布克赛尔东归广场内,由白色汉白玉构筑的玉塔共九层,地基深达8米,塔高21米,塔底周长103米,面积663平方米,四小塔高2.1米,大小塔基由1040座小塔组成,总计1045座,又称“千佛总计佛塔”。这是首个通体用汉白玉石堆砌的玉色佛塔,也是莲师在人间修建千座佛塔的第一千座塔,象征圆满,吉祥,护佑世界和平,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吉祥塔。

 

准噶尔古城遗址

当地人称它为“道尔本厄鲁特森木”。蒙古语“四个额鲁特庙”之意。它是准噶尔汗国的创建者巴图尔珲台吉在位期间修建的,具体时间约为1636年—1643年,曾一度为准噶尔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故城距离现在的和布克赛尔县城5公里,距318省道1公里。周边风光秀丽,水草丰美,南面是成片的森林,西面是肥沃的耕地,其余两面是翠绿的山岗和草场,城中水源极其丰富。从战略上讲,该城和平时期,是发展农牧业的风水宝地,一旦烽烟四起,即使被敌人围城一时,也不会很快断水断粮。可见,该城的修建是经过周密的勘探和规划的。古城占地面积16.81万平方米,呈方形,其总体建筑结构分外城、内城、宫城区。除此,城外还有护城的壕沟,绕城一周。在城区内现在也可以找到许多旧时的砖头瓦块,其上刻有的兽头、鸟类、花草图案,建筑形式多样,且细致美观,体现了卫拉特蒙古特色和建筑艺术风格。

我们现在看到的残存的城墙最高处有5米多,墙底宽8米,顶宽5米。城墙的四个角上各有一个圆形的岗楼,北、西、南三面各有一门。城中的主要遗迹都分布在城的中部偏北,有房设残垣,有夯土台等。在城的西北角有一藏式佛塔遗迹,发现有经文、泥制佛像和铜念珠,1972年尚存,后遭雷击而毁。道尔本厄鲁特古城遗址是为数不多的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未开发,四周环境优美,具有较高的考古旅游开发价值。

 

江格尔文化传承中心

和布克赛尔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英雄史诗《江格尔》的发源地。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以主人公命名的产生于新疆卫拉特蒙古族的一部英雄史诗,大约产生于13世纪左右,与《玛纳斯》、《格萨尔》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全书以江格尔汗王率领12雄狮、32位虎将、6000多名勇士征战四方,降伏妖魔、抵御外强、驰骋疆场、英勇杀敌,建立一个没有战争、没有邪恶、没有疾病、没有饥饿、没有孤独,人民青春永驻,草原四季常青,牛羊遍野,充满欢乐的宝木巴国为主题,反应了蒙古族人民最淳朴、善良、美好的愿望。

200512月,自治县成功将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申报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充分说明《江格尔》史诗得到国家的承认与高度评价,同时也在学术领域为自治县赢得了国际声誉。

《江格尔》为我们提供了古代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蒙古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蒙古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在不断地演进中又融汇了不同时代蒙古民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全部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蒙古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位于江格尔文化传承中心的江格尔主宫共分四层,建筑面积32880平方米。宫内按层分为“美丽的天堂之家”、“《江格尔》宫殿”、“非物质文化展区”、“休闲娱乐区”等四个主题板块。

江格尔宫前的这组主题雕塑雕刻的是宝木巴国的圣主江格尔和他的十二英雄。正中为江格尔,十二英雄分别陪伴在他的左右。史诗中有十二英雄这样的誓言:

我们把生命交给刀枪,

把希望寄托给江格尔可汗。

我们对圣主忠心一片,

为着宝木巴永远披肝沥胆。

虽然有众多的敌人聚集侵犯,

我们也无人后退,只是勇往直前。

虽然有崇山峻岭,

我们的坐骑没有不能攀登的顶峰。

不怕那咆哮的大海,波涛猛卷,

不怕那熊熊的火海,烈火燎原。

我们要正直地生活,摈斥过错,

死后让灵魂躲避厄运,走向天堂。

十二英雄正是在这样的精神下,团结在江格尔汗的身边,维护着宝木巴家园的和谐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