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上 贡嘎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86150 中国国家公园 发表于 2015-5-14 09:53:53 楼主

        贡嘎山是距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最近的一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极高山。这里雪峰林立、冰川逶迤。贡嘎山、海螺沟最有希望带领中国人迎来一个欣赏雪峰、冰川的新时代。<h3>海螺沟 迎来了中国第一批欣赏冰川的游客</h3><p>我即将要朝拜的贡嘎山,是一座海拔7556米的极高山,这是四川境内的最高峰,也是整个横断山区的最高峰。然而贡嘎山的特色并不在于海拔高度,而在于她的相对高度令珠穆朗玛峰也相形见绌,从贡嘎山脚下的磨西镇到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顶,距离仅29公里,相对高度竟达6456米,这种高度变化之巨,实为全国之冠。</p> 贡嘎山地区地势图(制图/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p>当我到达磨西镇时,已近黄昏。磨西是坐落在磨西河边一个台地上的小镇,这里是去海螺沟冰川的出发地,也是从东坡攀登贡嘎山顶峰的必经之地。</p><p>磨西小镇所在的台地,本身就是一个谜。这块台地在河谷中陡然矗立,状若一个巨大的鳄鱼,它蜿蜒达8公里,平均高度130米,总面积大约为11平方公里。我国的冰川学家施雅风、李吉均等曾来此地考察过。科学家们关于磨西台地的来历,意见不一。有的认为是冰川的终碛和冰水沉积而成,因为在磨西镇能见到巨大的几十立方米的冰川漂砾;还有的认为台地是泥石流一次或几次暴发所堆积而成的,无论是冰川还是泥石流所致,当时的冰山和泥石流的规模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p><p>走在磨西镇的街上,想象着若干年前,泥石流突然沿着海螺沟奔腾而下,到了磨西谷地,戛然而止,所携的飞石泥沙就地堆积,当时一定是昏天黑地,一派世界末日的景象。这一切过去后,河谷里突然多了一块平整的台地,于是人们纷纷来这里开荒种地,很快就成了一个繁荣的街市。人们谁也不会去想,现在磨西镇的美好景象可能仅仅是建立在下一次冰川和泥石流到来前的间歇期上呢?尽管这个间歇期也许有足够的长。</p><p>回到饭店,我见到了开发海螺沟旅游的元老泸定县旅游局前局长邓明前先生。目前海螺沟是中国惟一一个游客可以看冰川的风景区。然而6年前,这里还仅仅是一个登山者和科学工作者才能光顾的地方。他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县里许多人反对投资开发这里,他们不相信人们会跋山涉水,从成都用几天的时间来这里,就为了看看雪峰和冰川。</p><p>1987年7月14日,第一批游客来了,共12个人。门票是油印的,一块钱一张。第一天从磨西镇出发,晚上住一号营地,第二天又走了一天,晚上住二号营地,第三天才到达冰川上,但是此时大多数人已经体力不支,不能到达看壮观的冰瀑布的位置。(这个位置在晴朗的日子里,能看到贡嘎山的白色金字塔般的主峰和她周围的姊妹峰。)虽然如此,当第一批游客站在冰川上,看到巨大的冰川、冰裂缝就在脚下时,他们还是发出了忘我的欢呼。</p> 令人恐怖的冰裂缝——海螺沟冰川在经过一些突变的地形后,产生了冰裂缝,在深入海拔较低的地带后,融化速度加快,冰裂缝越来越大。有的冰裂缝深不可测,有的冰裂缝充满了水,站在冰裂缝的边上,令人胆战心惊。(摄影/林强)<p>这是中国第一批站到了冰川上的游客。他们也许将开辟一个中国人欣赏雪峰冰川的新时代。</p><p>今天,尽管贡嘎山这种雪峰和冰川的美还没有进入到主流社会的审美视野,但是那些先知先觉、审美超前的人已经认识到了贡嘎山和海螺沟巨大的观光和休闲的价值。投资者来了,公路已经修到了三号营地,然后乘坐缆车可以直接上到面对贡嘎山主峰和冰瀑布的位置,目前已经有了80岁的老人以及3周岁的孩子站到了冰川上的纪录。</p><h3>欣赏贡嘎山的整体美应该从山脚开始</h3><p>欣赏贡嘎山,看雪峰和冰川固然重要,但欣赏贡嘎山的整体美应该从山脚开始,贡嘎山的独特之处是她的植物、气候、土壤、动物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最丰富。欣赏山,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标准是看它的多样性,多样性是美感的源泉,多样性的体现之一是自然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是否丰富。</p><p>垂直地带性分布是地理学的经典理论,垂直地带性分布则是指在地球表面诸如山体等上面随着垂直高度的增加,气候、植被、动物、土壤等景观呈横向的带状分布。</p> 这种壮丽的景象在东部地区绝不会出现,远处是贡嘎山雪线以上的群峰,中景是连绵的群山,近景中笔直的松树,打破了贡嘎山群峰勾画出的起伏的天际轮廓线给人的平衡感,造成了一种冲突和对比,因此使我们感到新奇和刺激。(摄影/王建军)<p>尽管很早就有关于这一自然规律的零星发现和记载,但真正把它上升到科学规律的高度总结并揭示出来的,是德国的地理学家洪堡。人们曾这样评价洪堡,说他是19世纪在欧洲知名度仅次于拿破仑的人。他的科学发现众多,但与欣赏山有关的主要是垂直地带性分布和第一个提出“高山反应”即高山病。</p><p>洪堡之所以能发现和提出垂直地带性分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能够发明和制造必要的科学仪器了。譬如,气压测高计和温度计。没有这两样东西洪堡就不可能提出“垂直地带性”分布的理论。</p><p>气压测高计的发明使山有多高,再也不是一个模糊的感觉,而是一个精确的数字;山与山之间可以比较高低,排出名次了。人类一个理性的而非感性的认识山、欣赏山的时代开始了。</p><p>洪堡也许是第一个开始用测高计测量山高开展科学研究的人。他在西班牙对桌状山进行了精确的高程测量,他是第一个测出桌状山高确切数字的人。洪堡在南美洲对安第斯山脉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他攀登了琴博腊索等诸高峰,用气压测高计测定高度,用温度计记录气温,他测定了温度沿着山坡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速度,详细观察和研究了气温、海拔、植物带分布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洪堡就得到了关于热带山区高度、温度、植被、农业呈垂直分布的首创性科学论述。</p><p>有了洪堡的垂直分布的理论,我们再看山时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感觉了。</p><p>当车从磨西出发向贡嘎山山顶进发时,一下我就看到了长着硕大绿叶的芭蕉树。公路边上的农家房舍则掩蔽在千竿万竿的翠竹丛中,这是典型的亚热带的景象。科学家们曾经把贡嘎山的垂直自然带与纬度相差无几的峨眉山做过比较,发现贡嘎山的东坡、南坡从山脚到山顶大约有7个自然带,如果算上亚带的话可达10个,而峨眉山的自然带只有3个。因此从多样性和丰富性来看,贡嘎山要远远超过峨眉山。通过比较,科学家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尽管峨眉山比贡嘎山纬度更低,但许多亚热带的长绿阔叶树木在贡嘎山东坡生长的上限却大大提高了。比如在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就见不到常绿的樟树、山毛榉了,但在贡嘎山即使到了海拔2400米的地方还可以见到。这是为什么呢?</p><p>要解释这一现象,又要提到前文所说的洪堡先生,是他发现了我国的青藏高原有“热岛效应”。洪堡在南美安第斯山脉考察时,发现了地处赤道的高山雪线(此线以上为终年积雪)竟比青藏高原上许多高山的雪线低200多米。譬如贡嘎山的西坡雪线在海拔5100米左右,而在赤道地区厄瓜多尔的基多附近的高山上,雪线是在海拔4800米左右,在这之上才是冰雪的世界。这似乎不合情理,因为高山雪线应从赤道向北逐步降低,到北极降至海平面。赤道地区的高山雪线位置应比贡嘎山高才对,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为什么?洪堡的青藏高原“热岛效应”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现象,他认为,地球上大块凸起的青藏高原,额外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辐射,已经成了一个“热岛”。贡嘎山作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才会出现上述现象。</p><p>要感谢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否则川西高原上就不会有青稞田和野花烂漫、牛羊漫步的高山牧场了,要知道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雪线仅在海拔2000多米,3千米以上的地区,已是冰河覆盖的冰雪世界了。还因为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我们才能看到贡嘎山上如此丰富的自然带。</p><p>随着车子的爬行,芭蕉、翠竹、棕榈不见了。我们开始进入了山坡上布满常绿阔叶林的河谷,我仿佛又进入了热带雨林,地上是湿湿的暗绿色的苔藓,树上缠绕着千年的老藤,头顶的树枝上飘拂着淡绿色的丝絮般的松蔓……</p><p>路上我看到了一男一女两个背包客在徒步行走,我知道他们拒绝乘车观看自然景色。看到他们的步伐有些吃力,脸上也沁出了晶莹的汗珠,但他们的表情是愉悦和满足的,我很羡慕他们。虽然辛苦,但他们在贡嘎山向上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值得的,也是非常经济和划算的。因为在高山上走一步所看到的景色变幻,你在平地上也许要走几千步才能见到。从磨西镇徒步到贡嘎山冰雪线上的索道站,沿途所看到的景观,相当于从广州出发一直走到北极所看到的。</p><p>在地理学中有一个普遍的规律:在山地上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1℃。在平地,情况比较复杂,因为有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之差,但总的来说,在平原地区南北方向上的气温变化要比山地缓慢得多。而植被等景观又是受气温控制的,有什么样的气候,就有什么样的植被景观,因此山地的植被景观比平原丰富。因此,要想看到更多的自然带、自然景象,一个聪明做法就是到山地去,更聪明的是到高山、极高山去。</p><h3>怎么这冰川是灰色的?</h3><p>去看海螺沟冰川和贡嘎山的主峰,现在可以乘坐索道缆车,缆车要越过一道道山岗,这山岗完全是过去冰川的侧碛堆积而成。当越过一道长满高大冷杉的山岗后,冰川就出现在高高的缆车下面。许多人印象中的冰川是洁白的、晶莹的,然而海螺沟的冰川呈现在游人眼前的这部分却是灰色的,或是堆满了巨大的石块。由于海螺沟的冰川有5公里的冰体进入了原始森林中,末瑞已经下伸到了海拔2850米的位置,冰川切割山谷两边的山体,使许多巨石、石块、沙砾、泥土从两边的山体上滚落到冰川表面,使冰川从此处看上去灰灰的。据说,许多第一次看到海螺沟冰川的人,往往是大吃一惊,怎么这冰川是灰色的?有的游客甚至认为这不是冰川。</p> 状若花环的冰川弧拱——这种景观是很难见到的。冰川中黑白冰带交替出现的现象,在冰川学中是一个引起冰川学家长期争论的话题。我国冰川学家李吉均认为海螺沟冰川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大冰瀑下冰川的压缩塑变作用增强,出现了大量的冰川叶理,黑冰川是因为夏季冰川消融强烈,冰面岩屑相当富集的结果;白冰带则是冬春大量雪崩所致。(摄影/邓明前) 海螺沟的冰川不像常人想象的那样洁白,她是灰灰的。这是因为该冰川的末端已经远离了冰雪世界,进入了海拔两千多米的森林地带,这使得冰川表面上堆满了从两侧山崖和坡上滚下来的巨石、砾石和沙土,放眼一望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然而这巨大的冰川是缓慢向下移动的,在图片中冰川所处的位置,冰川下移速度年均8米左右。(摄影/单之蔷)<p>眼前的冰川是恢宏、壮观的,它大约宽1000米,厚达500多米,长达13.6千米。远处就是1080米高、2000米宽的大冰瀑。大冰瀑后面直到主峰是一个直径长达5500多米的巨大的粒雪盆,冰川就是在这个巨大的粒雪盆中制造出来,很难想象从轻盈飘舞的雪花到这密实闪着幽蓝色彩的冰川,要经历怎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据说这个巨大的粒雪盆的后壁直逼贡嘎山的主峰,陡峭如削,雪崩频频。但要观赏到这种壮观的景象,必须攀登到大冰瀑以上的区域,这已经是登山家的领域了。</p><p>站在冰川上,看到一道道冰裂缝深不可测,山谷两边一道道飞溅的瀑布从山顶飞流直下,一接触到巨大的冰川,就立刻钻到冰下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情景令人感到恐怖。</p> 阳光下的冰塔林——冰塔林是冰川末端出现的一种很有观赏性的景观。冰塔林是冰川上相邻的冰裂缝相遇及融化不均匀,逐渐形成的。(摄影/林强) 海螺沟冰川下的冰洞——这是冰川下的水流出口。这里寒气逼人,进入其中,观察一下冰川的内部,的确是一种新的体验。(摄影/林强)<p>冰川给我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我喜欢这灰色的冰川,胜过白色的冰川。她之所以是灰色,是因为她在工作,她在切割山体,我看到无数的巨石、沙砾从两边的山坡中滚落下来,堆在冰川上,冰川好像是一个巨大的传送带,带着这些巨石流向远方。</p><p>冰川不仅输送巨石、泥沙,有时也会将登山失事者的遗骸从顶峰地区运送下来。据说在阿尔卑斯山,有登山者失事,亲友们悲痛欲绝,想尽一切办法寻找遗骸而不能如愿,一位冰川学家告诉他们,五年后到某某冰川的末端,或许能找到失事者的遗骸。5年后,果然在某条冰川的末端找到了失事者的遗骸。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遭遇雪崩,17人全部遇难。几年过后,一位牧民在距卡瓦格博顶峰十几公里的明永冰川末端发现了遇难者的遗骸遗物,他们被冰川推送出来。</p><p>当然,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流动速度较快的海洋性冰川上。海螺沟的冰川也是一条海洋性的冰川,它流动的速度各处的情况不一样。在冰川的末端年平均运动速度大约8—3米,而上端的运动速度可达年平均165米。但贡嘎山登山遇难者的遗骸遗物则很难被冰川推送出来了,因为据我国冰川学家李吉均的研究,海螺沟的冰川经过了那个高达千米的大冰瀑后,经历了一次改天换地般的解体重组的过程。</p><h3>贡嘎山登山难度堪比珠峰</h3><p>贡嘎山是一个登山难度极大的雪山,1957年全国总工会组织的登峰行动,虽然最后有5人登顶成功,但损失极大。登顶过程中有一人遇难。登顶成功后,下撤的过程中,又有3人滑坠遇难。日本登山队曾经有一次7人滑坠遇难。在为数不多的几次登山行动中,贡嘎山大约有几十名遇难者长眠冰雪之中。</p><p>在成都大地探险公司,我采访了张少宏先生,这些年他一直在四川西部的雪山冰川中活动,他的兴趣是登山。他说:“登山和吸毒一样,一沾上,就戒不了。”开始时,他和朋友一起玩,那些朋友有些已经长眠于雪山了。现在他成立了公司,组织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登山者登山。令我惊奇的是,他从办公桌里拿出一本刊物,竟是日本登山爱好者办的名叫《横断山》的杂志,专门介绍中国横断山区的登山资源和信息。</p><p>张少宏说:“四川西部可供登山和攀岩的山太多了,数也数不过来,仅贡嘎山主峰周围就25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四姑娘山、亚丁三神山周围也有许多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这些山大部分都是处女峰,没人登过。”</p><p>我问他:“登珠穆朗玛峰与登贡嘎山,哪一个更难?”他非常肯定地说:“登贡嘎山更难。”</p><p>接着他说出了其中的原因,从前进营地到突击顶峰的相对高度,无疑是贡嘎山更高。如在珠峰,队员可以从海拔65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山顶是8848米,相差2348米。而在贡嘎山,前进营地只能建在海拔4400米处,山顶7556米,相差3156米,比珠峰要多808米。他还认为贡嘎山山顶的气候比珠峰更复杂多变。</p><p>他还讲了一个故事:一位曾经6次登顶珠峰的美国登山家,来到四川稻城亚丁攀登央迈勇(海拔5958米),当他登到5000多米的时候,感觉虽然有可能登顶,但登顶后,将没有能力下撤,因为央迈勇陡峭的岩壁,根本无法宿营。他在与大本营联系时说,可能登顶,但连1%生还的可能性都没有,大本营只好说:“撤”。</p><p>川西群山的登山探险价值是一个等待挖掘的宝藏,这里一座座洁白如玉的处女峰将会迎来登山的黄金时代。</p> 不想说出来的地方<br>张少红在川西的群山发现了一处有着许多美丽雪峰的地方。但他不愿说出这个地方的确切位置,他希望川西能保留一块原始生态的地方。(摄影/张少宏)<br><p>在海螺沟冰川索道站的终点,有一个观景台,正对着冰瀑布和贡嘎山的主峰。我站在那里,等待着贡嘎山的主峰从云雾里显露出来。这个位置虽然是对着贡嘎山的主峰,但由于大冰瀑所在的那道山体的阻挡,主峰仅仅显露的是一个尖顶。向导告诉我,观看贡嘎山雪峰,我们所处的东坡不是很好的位置,西坡最好。西坡由于是一个平缓的高原面,站在那里,遥望贡嘎山主峰及其周围林立的雪峰,壮丽极了。</p><p>我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天空,看到了云雾开始急剧地翻腾。强劲的风吹过来了,云雾开始向西方飘散,天空露出了一线蓝色,渐渐地蓝色越来越多,忽然感觉眼前好像长焦镜头突然找到了焦点似的,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一块闪烁着钻石一样光芒的东西出现了,我知道那就是贡嘎峰顶,海拔7556米。当我举起相机时,云神又拉上了她的帷幕,一切似梦如幻。</p><h3>川西雪山与东部名山的比较</h3> 贡嘎山及二郎山、峨眉山、庐山、黄山垂直自然带对比图<br><h3>北纬30。线上的名山比较</h3><p>非常巧合,贡嘎山、二郎山、峨眉山、庐山、黄山这几座我们要比较的名山都在北纬30度线附近。因此她们的水平地带性分布是一样,都处于温带。这使她们的自然带的垂直分布谁更丰富有了可比性。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东部和西部的山都有一个相同的基带1——常绿阔叶林,向上又都有第2个自然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但庐山和黄山仅有2个自然带,而峨眉山有4个,二郎山有4个,贡嘎山的自然带最丰富多达7个。这是东部的名山根本无法比拟的。</p><h3>西部:冰川雕刻的山</h3> 这座山峰的独特形状,一下子就能抓住人的眼睛,这是四姑娘山双桥沟中的一座名叫鹰嘴峰的山峰,这样的山形只有冰川才能雕刻出来。(摄影/王建军) 这是亚丁的三座神山之一央迈勇英俊挺拔的形象,它呈现一个四棱锥的峰型,这是典型的冰川塑造的山形——角峰。(摄影/王建军) 贡嘎山峰群之间的岭脊线。这条如刀锋般锐利的岭脊线勾画出的天际轮廓线往往成锯齿状的折线型,也像鱼的鳍,因此被称为鳍脊状刃脊。(摄影/林强)<h3>东部:河流塑造的山<br></h3> 泰山为断块山地。泰山相对高度较高,有突兀拔起之态势。但泰山由于海拔仅1545米,因此自然带的垂直分布不明显,植被景观不是很丰富,但由于泰山是历代帝王的封禅之地,故人文景观极为丰富,游人慕名而来,常常拥塞上山的通道。(摄影/岱岩) 桂林漓江两岸的山,是典型的由流水塑造的喀斯特峰丛地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峰玲珑剔透,俊秀挺拔,但画家张大千评价桂林的山时说:桂林的山无脉。(摄影/安哥)<p>&nbsp;</p> 福建武夷山属于丹霞地貌。这也是一种流水塑造的地貌景观,在峰峦间曲折蜿蜒的九曲溪水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塑造着一座座峰峦,这里山峰的特点是悬崖壁立般地陡峭,但峰顶却是平坦的。(摄影/张新民)<p></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