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洞穴动物 ——来自何方?多少未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82370 中国国家公园 发表于 2015-5-14 09:38:19 楼主

        溶洞内外,俨然两个不同的世界。洞内黑暗、潮湿、恒温,安静得连空气都几乎静止。这里却又并非死气沉沉,很多看起来与地表动物相似,身体形态却又不尽相同的物种栖息其中,世代相传。它们究竟为什么来到阴暗的溶洞中?它们又有多少秘密没有被人知晓? 荧光的垂丝——发光虫制造<br>洞穴深处,顶部有鹅管般的细物闪闪发亮。走近观看,它们比鹅管还要纤细,竟是一些会发光的垂丝。这是一种蕈蚊幼虫分泌的黏液,黏液暗弱的荧光将附近的昆虫引来、缠住,变成美餐。发光虫的生存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洞中空气流通稍快,垂丝就会相互缠绕而失去捕虫功能。因为能够分泌荧光垂丝,这种蕈蚊幼虫也被叫做洞穴发光虫。<p>退化的眼睛、纤细发白的身体,洞穴中的生物看上去与我们熟知的世界似乎有些格格不入。洞穴中的生物从何而来?它们为什么远离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世界,躲入黑暗潮湿的洞穴?</p><h3>洞穴是诺亚方舟?</h3><p>上世纪90年代,欧洲一些洞穴生物学家提出洞穴是帮助生命度过寒冷和干旱时期的诺亚方舟。洞穴深处恒温恒湿,仿佛终年开着空调和加湿器的避难所,地球历史上每逢冰期到来,都会有各式各样的生物进洞来躲避恶劣环境。</p> 钩虾——弯曲如新月<br>钩虾是洞穴水体中生活的另一类甲壳类动物,它们身体弯曲如月牙状,游动时常侧着身弹跳行进。深洞中的钩虾大多无眼,以至于让人头尾难辨。<br>摄影/Daniel Heuclin<p>这一假说的证据是:温带地区的洞穴生物和化石都非常丰富,但热带地区反而较为匮乏。其原因在于,末次冰期之后热带地区几乎就不再存在寒冷或者干旱的问题。</p> 凌云沼虾——中国新种<br>凌云沼虾是我国洞穴生物研究者2001年采自广西凌云县,2006年描述发表的一种洞穴沼虾。它的眼睛极度退化、身体白化、附肢延长、繁殖无季节性、耗氧量降低、新陈代谢缓慢,这些都是典型洞穴生物所表现出的特征。这种虾成体长13—18毫米,主要以水生生物、单细胞生物、有机腐屑等为食。包括凌云沼虾在内,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洞穴沼虾共10种,它们大多仅分布在1—2个洞内,一旦其生存洞穴遭到破坏,几乎就预示着一种虾的灭绝。摄影/兰家湖?朱瑜<p>如果当真如此,那么洞中的生物很可能就是如今地面上已经绝迹的残遗物种,或者说“活化石”。曾有这样的猜想,在环境恶劣的时期,一些动物被迫退居海洋,躲入温暖的海底,从而使其后代幸存至今。按照同样的原理,另一些动物深入并滞留洞中,也就顺理成章了。</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