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艺光影

标题: “天府”:博大精深的概念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国国家公园    时间: 2015-5-13 16:32
标题: “天府”:博大精深的概念

        <p>对于“天府”这个概念,有些含义是我们知道的,并能意识到;有些是知道但意识不到,经过分析,是可以浮现出来的。推而广之,就我们头脑中的知识而言,我们知道的比意识到的多得多。没意识到的更深刻,因为它可能反映了我们所属文化的一些深层次东西。</p><p>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居乐业”联系起来。叫做 “天府”的地方应该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这些都是我们能意识到的。</p><p>还有一些虽然不是常识,但是只要查找一些书籍辞典也能掌握,这也不是我所说的我们意识不到的那部分“天府”的含义。比如:一般人都以为“天府之国”是专指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其实不然。在历史上,所谓“天府之国”或“天府”这样的称号,在中国的版图上曾经赋予至少7个地方。比如:最早是西安所在的关中盆地,被称为“天府之国”;而后太原所在的汾河盆地被称为“天府之国”;太湖平原在唐以后被称为“天府之国”;北京所处的河北北部也曾戴上“天府”的桂冠。宋以后,福建的福州地区所在地闽中丘陵地区亦获得了“天府”的称号。清以后,满族人的发祥龙兴之地沈阳地区也被赋予了“天府”的称号。</p><p>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这些历史上的天府,就会发现天府并不仅仅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的富饶之地,那些大平原,譬如东北大平原、华北大平原、长江中下游的诸多大平原虽然都是沃野粮仓,但我们的先人并不把这些地方称之为“天府”。<br></p><p>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不把“天府”的称号送给这些大平原?回答这个问题,就开始接触到了“天府”这个概念中难以被清晰地意识到的那部分含义。</p><p>认真分析,你会发现天府原来是中国人心里的秘密它隐含了中国人关于风水的理念,是中国人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br></p><p>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把天府看作是中国人关于风水宝地的放大版。中国人的风水宝地是这样一种模式:依山面水,俯临平原,左右护山怀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简单地说,中国人的所谓风水宝地,不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也不是凸起的高地,而是三面围合的山间盆地。</p><p>而且据俞先生分析,中国人风水这种模式的形成,深受“关中盆地”地形的影响,因为我们汉民族的文化成型期周、秦、汉、唐的核心区就在关中盆地。而更有意思的是“关中盆地”又是最早被称为“天府”的地方。《史记·苏秦列传》载,苏秦游说秦惠王时说:“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 这是“天府”这个概念的滥觞。</p><p>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将这种三面围合、一面开阔的地方作为理想的居住之地?主要原因还是认为这样的环境有安全感。三面环山,一面开阔,就意味着三面已经有山作为屏障来拱卫,只有一面临敌,这对于防守而言,的确是一种理想的地形。将这种观念扩展,将这种地形扩大,风水就变成了天府。</p><p>说到这里,我们又引出了“天府”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含义:天府是安全之地。<br></p><p>关中盆地、四川盆地之所以被称之为天府,很重要的是先人认识到这里是安全的。</p><p>像华北大平原、长江中下游的诸多大平原和东北大平原,古时候往往是群雄逐鹿之地,不是天府。</p><p>如果我们找来一张地势图察看,我们就会发现古时候被称为天府的7个地方都不是大平原,都有山可依傍。</p><p>安全不仅仅是指能承受攻击,抵抗入侵。安全也有无危险,安然、安定、安详之意。</p><p>更深层的安全,是粮食或食品的安全。一切荣华富贵,一切高楼大厦,一切现代化的工业产品,皆可舍弃,唯独吃的,不可舍弃。所以说“无粮不稳”,一个没有天府的国家,是不稳的。</p><p>如果我们对“天府”这个词,进行一番词源探索,或许更能帮助我们寻找出天府的隐含之义。</p><p>“天”,会意字。一个人头上顶着一片东西天空,引申义为天然而非人工。</p><p>“府”,形声字。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付声。广既然表意,府的含义应在广中。“广”,原读yǎn ,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很像房墙和屋顶,其含义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引申义:宽大的房屋。《说文》段玉裁注: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广。</p><p>天府,意为天然的府库。从词源来看,所谓天府者,天地似屋也。</p><p>安全的“安”字,是一个会意字。“女”在屋宇下,就意味着安全无危险。天地似屋,首先给人的就是安全感。从这个角度,也验证了天府是给人以安全感的地方。</p><p>天府,天地似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p><p>天府虽是天然府库,但并不排斥人的作为。人的作为只是弥补天的不尽人意处。比如气候变化导致的旱涝之灾。但人的作为并不想控制天。比如最早的天府关中盆地,如果没有人的作为,也难以成为丰衣足食、生活无忧之地。早在战国时期在关中修建的郑国渠,就是选取泾河流经的地势高亢处,开渠引水,通过网状的渠道系统,让部分泾河水自流灌溉关中大地的。</p><p>成都平原在都江堰未修之前,还不是天府。都江堰建成之后,《华阳国志》卷三《蜀志》称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p><p>郑国渠、都江堰都是让河水自由地流淌,浇灌田地似乎是河水在流淌之时顺便而为。而现在建在泾河和岷江之上的一座座水电站是强迫河水进入它们的囊中。</p><p>天府还是以天为主。它主要的产品是粮食、瓜果菜蔬及其他农副产品。今日太湖平原、闽中一带这些昔日的天府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已经工厂林立,成为了世界的加工厂,还能称它们为天府吗?</p><p>天府,天地似屋。意为我们的先人把大地当席,以天空为屋顶,天地之间皆是我家也。但是今天,那些为了所谓的财富和发达,为了所谓的经济高速增长,为了少数人当官或者成为亿万富翁的美梦,不惜把蓝天染黑,把空气变浊;那些向蓝盈盈的河水、湖水中排放废水、污水,让水中的鱼虾绝迹;那些用黑水、化学水、重金属含量很高的水,浇灌万顷良田,把土地也污染了的地方,即使过去号为天府,今天它们还能保持天府的桂冠吗?</p><p>天府最深层的含义是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活,这是一种东方的智慧,不同于西方征服自然的思路。天府的深层含义是简单的生活,内心的愉悦。</p><p>昔日的东方天府,今日变成了西方的工厂,“桃花源”成了“专业镇”发达了,富裕了,但代价呢?</p><p>今天我们的版图上还有多少地方能够让我们以“天地为屋”呢?</p>        




欢迎光临 国艺光影 (http://xn--fiqy2f19f1ba863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