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评论 0 收藏 0 分享 此文

论央视微电影纪录中国频道发展之根本

2016-12-8 20:53| 发布者: 中国国家公园| 查看: 1364| 评论: 0

放大 缩小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依靠文化创新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用纪录中国微电影展现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作者:蔡诗章 杨才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凝聚着党九十多年来领导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实践探索的根本结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不断兴起文化建设热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是一条先进文化的发展道路,着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当中通盘考虑,同时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文化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这是一条强魂健体、强基固本之路。不仅注重文化之“魂”,体现内在价值,更注重这个“魂”如何传播到广大的受众当中,传播的路径、方式、载体需要有机统一起来。
——这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就是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我们的文化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这条道路,符合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文化建设发展规律,同时也引领文化的繁荣和惠民,应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深刻揭示了文化创新的直接价值取向,而从深层次来说,文化创新的价值诉求更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文化创新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更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经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体现。
文化创新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创新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文化改革发展置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中,提出推进文化体质机制创新的各项任务,凸显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也明确了文化发展在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创新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锅里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创新体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文化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经之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虎签过建设”的发展思路。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从大到强,从快到好,中国当代的文化建设在集聚了三十年改革开放建设成就的背景下,文化自觉意识已然苏醒,文化自信心态逐渐显现。
创新文化背景下微电影的使命、作用和责任
     微电影是一种新兴文化业态,也是一种新的电影形态、新的产业业态。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新媒体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潮流和方向。在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网络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人们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文化 消费形式更加多样。尤其在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 化的今天,“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型视听样式,以其题材丰富、制作精巧、收视方便、互动性强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多受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国家也鼓 励和支持“微电影”这样的新鲜血液的推广和发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 革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制作 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十八 大也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此外,《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还提到了要重点实现网络文化业和数字文化服务业的“倍增”。这些行业都是微电影生存的“土壤”,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时代条件。
      微电影同其他文艺形态一样,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重要阵地,具有鲜明的精神文化产品属性。《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网络文艺充满活力,发展潜力巨大。坚持重在建设和发展、管理、引导并重的方针,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繁荣有序发展,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鼓励作家艺术家积极运用网络创作传播优秀作品。”微电影的生产者、传播者应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坚持品质为先、社会效益为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
微电影产业的发展应把创新精神贯穿创作生产全过程。坚持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坚持内容为王、创意致胜,提高文艺原创能力,在探索中突破超越,在融合中出新出彩,着力增强文艺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
用微电影展现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21世纪初所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对于中国文化的觉醒、复兴、整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新时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用微电影推动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运用微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魅力,是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昂扬向上的红色文化、充满生机的当代文化,创作生产符合对外传播规律、易于让国外受众接受的优秀作品,不断增强中国文艺的吸引力感召力。
      微电影是依托于互联网快速兴起的一种全新媒介产物,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影响大、传播快等鲜明特点,深受各阶层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喜爱。因此,在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微电影作为网络时代的新业态,有它独特的深刻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次强势回归,是目前我过文化发展工作中的大势所趋。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去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有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面对这样一个大形势,如何整合现有条件下的媒介资源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创造条件,就成为当前文化工作的重点之一,而新近伴随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微电影则成为一个巧妙的切入口。从目前已有的实践经验来看,微电影的全新创作运营模式,与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很高的契合度。
      把微电影的全新创作运营模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起来则会产生长久而绵延的生命力,这也是两者共同的诉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在互联网媒介中寻找自己的载体,而微电影也需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源上寻找自己的归宿。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内容与形式、题材与手法之间的关系,而更多的是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文化现象。恰恰就是这样的契合,同时为微电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使其在当下复杂的文化传播环境众占有一席之地,也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微电影所特有的本质特征。
 
设立央视微电影纪录中国频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创新型微电影人才
      拟设立的央视微电影纪录中国频道的定位:一个国家、一座城,有历史,有文化,有创新、有传承、有产业,有美食,有风景,那么多我们看得见看不见的美好,慢慢走,慢慢行,让双脚跟着风景腾空,让心灵因为旅行而充实。
     其意义在于:一方面,它为中国纪录片的微传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播出平台;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以新兴媒体传播和运营为主的纪录片播出平台,它对于国内纪录片制作资源调度和对中国纪录片播出市场的布局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一、璀璨现代视觉艺术采撷中华文化精华

      联合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联合摄制大型人文微电影《寻找身边的本草》,捍卫中华医药科学的文化渊源,向世界传播中华医药文明,增强中国医药文化的软实力,巩固并提升我国中华医药的国际地位。增强医药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家文化体系,是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各个民族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与内容的综合。在国家文化大系中,医药文化是最具中国特色、深渊历史意义、现实价值和国际竞争力的子系统。因此,弘扬和增强中华医药文化软实力,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华医药文化事业,符合国家未来的文化发展战略。让人民共享文化发炸去年成果。中医药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向人民大众传播中医药文化。把中医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在民族的繁衍昌盛以及在人民的健康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系统、全面、客观、科学地进行宣传,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增进人民对中医药科学的了解,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发挥中医药在人民防病保健中的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体现“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精神。这既有利于人民的和谐安康,维护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权利,有促进了中华医药事业的发展。
      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华民族积累的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提供了强大的基础,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的文化财富,我们如何传承历史,如何保护好这些瑰宝,当代人面临这巨大的挑战。每当沧桑变化、文化失落之际,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回顾历史,寻找启示。孔子“克己复礼”、唐宋“古文运动”,以至赵孟頫绘画的“古意”命题,形态各异,却万宗归一。几千年来,在儒道释文化精神的浸润下,中华民族发展出独有的传统,历经淘洗,炉火纯青,留存在文化遗产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依然鲜活的存在,从代代相传的手艺和艺术中,我们能够触摸到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灵魂。尽管现代文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和审美理念,但非遗所承载的活的中国精神,仍然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流淌,显示着中国人民独特的审美理想和高超的创造能力。我们把非遗传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是希望非遗为中国当代的文化创造注入灵魂和活力。创新是激活传统文化的永恒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吃透中国文化精神,与时俱进地变革创新。近年来,我国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已经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对不同文化传统去粗取精、兼容并蓄的文化心态已经越来越具有社会基础。这也说明,我国非遗保护的实践,适应了中国社会对人的整体发展日趋尊重这一必然要求。我们应该珍惜时代赋予的良机,凝结传统,植根创造,面向未来,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久远,以其深厚的精神底蕴为现代社会压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守住精神根脉。2015年12月,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批准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专项课题组,用微电影的传播手段,拍摄百集“非遗”系列微电影,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结题,探索出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发展之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时代呼唤我们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让非遗成为滋养民族心灵的清泉,成为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为中华民族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贡献中国非遗的股肱之力。
二、创新型微电影人才培养计划
      微电影作为一项创意性事业,从根本上讲最缺乏的不是资金、不是市场,而是人才。目前,微电影行业作品铺天盖地,真正优秀的作品却凤毛麟角,这说明优秀的微电影人才十分缺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微电影文化产业得以发展的关键是对微电影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了中国微电影创意文化产业能够进一步地发展,并且达到迎合市场的目的,培养符合型创新人才迫在眉睫。当然微电影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微电影教育是多样性的,应该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来迎合对微电影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纪录中国频道将依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资源,联合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积极开展实施微电影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积极申报“国家文化创新基金------文化创新人才扶持计划”,利用公益基金,对微电影创新型人才予以扶持、奖励。同时政府和电影行业组织,要积极吸收各方面的创意人才,使微电影人才聚集起来,并通过一定形式的培养,让微电影人才能够迸发出深层次的创作火花。